科普知识

公民健康素养66条第十八条

发布时间:2018-12-09 20:50:02   点击:
  • 关注血糖变化,控制糖尿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当加强自我健康管理

    糖尿病现状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糖)代谢紊乱的疾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功能降低所引起。糖尿病的整体现状为“三高”:患病率高、并发症和致残率高、费用高。“三低”:认知率低、诊断率低、控制率低。

    中国目前糖尿病患病人数为9千万,已经居于世界第一,到2030年会有大约1亿3千万患者,仍然保持患病人数世界第一。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华人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当地白种人,富裕国家华人糖尿病患病率大于10%;环境因素,能量摄入相对过多,运动减少,肥胖人群增加,遗传+肥胖,共同增加糖尿病风险;人口老年化,人群寿命延长,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等。

    哪些人容易患有糖尿病?

    遗传:家庭成员中患有糖尿病如:父母、兄弟、 姐妹等直系亲属;体型肥胖者;曾经生产过重婴儿(四公斤或以上)的母亲;超过四十岁的中年人;缺乏运动者。

    糖尿病的症状

    典型的症状为三多一少:喝的多,吃的多,小便多,体重下降。

    预防糖尿病的五个要点

    对糖尿病无知:多懂一点;热量摄取过多:少吃一点;体力活动减少:勤动一点;心理应激增多:放松一点;必要的时候:药用一点。


    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也就是对于血糖值的定期检查,实施血糖监测可以更好的掌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对生活规律,活动,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帮助患者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医。

    不同时间段监测血糖的意义

    1. 空腹血糖:主要反映在基础状态下(最后一次进食后8-10小时)没有饮食负荷时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2. 餐后2小时的血糖:反映胰岛B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即进食后食物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测餐后2小时的血糖能发现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能较好的反映进食与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的。

    3. 睡前血糖反映胰岛B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是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的依据。

    4. 随机血糖:可以了解机体在特殊情况下对血糖的影响,如进餐的多少,饮酒,劳累,生病,情绪变化,月经期等。

    哪些糖尿病患者适宜自我监测血糖

    服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实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全部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不稳定糖尿病患者、反复出现低血糖和酮症的患者、妊娠糖尿病的患者、肥胖患者

    糖尿病的全面控制

    (1)血糖控制: 是基础,要早控制、平稳控制和持久达标。

    (2)血压控制: 较低水平的血压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保护作用。

    (3)调脂治疗:不仅对防治大血管病变有益,尤其他汀类药物,对微血管病变的防治也有益.

    (4)抗血小板:阿司匹林的合理使用,对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有益。

    (5)减重:减重不仅有利血糖控制,也有益其他代谢组份的缓解,对减轻蛋白尿和肾脏损害也有益。

    (6)戒烟限酒:很重要。

                                             (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叶山东供稿)



上一篇:公民健康素养66条第十六条
下一篇:想要瘦,睡饱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