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婴幼儿“秋季腹泻”,当心轮状病毒感染!

发布时间:2023-11-08 10:24:57   点击:
  •   我国秋冬季(10月中下旬至次年2月)常出现婴幼儿腹泻的发病高峰,其中约40%- 60%的病例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人类、哺乳动物和鸟类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全球每年患轮状病毒肠炎的儿童超过1.4亿,约数十万患儿死亡,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导致严重的疾病负担。
      什么是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rotavirus, RV)是1973年澳大利亚学者Bishop等研究儿童肠胃炎时在十二指肠粘膜上皮细胞中首次发现的,因这些病毒颗粒形似车轮,而将其命名为轮状病毒。轮状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属,是直径约为60 nm-80 nm、呈20面体对称的无包膜、双层衣壳的球形病毒颗粒。轮状病毒的核酸为双链RNA,由11个基因片段组成,每个片段均含一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6个结构蛋白(VP1、VP2、VP3、VP4、VP6、VP7)和5个非结构蛋白(NSP1-NSP5)。根据病毒基因结构和抗原性(结构蛋白VP6)将轮状病毒分为7个组(A-G),A、B、C三组轮状病毒既感染人类也感染动物,而D、E、F、G组迄今为止只在动物中发现。A组轮状病毒在人类感染中最常见,主要引起4月龄至两岁婴幼儿的急性肠胃炎。B组轮状病毒在我国不同地区引起成人腹泻的暴发流行,症状类似霍乱,无明显季节性,以大龄儿童和成人为主,多为自限性感染。

      轮状病毒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什么?
      轮状病毒的传染源为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在腹泻发生前及腹泻症状消失后均可检测到轮状病毒的排出,极易传播且造成密切接触的婴幼儿感染。
      轮状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通过污染的饮食、生活用品等经消化道传播,也有报道经空气飞沫传播。
      轮状病毒感染的危害有哪些?
      轮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在小肠粘膜绒毛细胞内增殖,造成微绒毛萎缩、变短和脱落,引起肠腔内渗透压增高,导致电解质平衡失调,大量水分进入肠腔,同时病毒感染可使腺窝细胞增生,引起水和电解质分泌增加,重吸收减少,导致患者出现水样腹泻、呕吐、腹痛和脱水,并伴有发热等临床症状。轮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约1—3天,发病急,部分免疫缺陷儿童感染后出现长期排毒的慢性腹泻,可出现轮状病毒抗原血症及一过性肝炎。
      机体感染轮状病毒后可产生IgM、IgG、sIgA抗体,但起主要保护作用的是肠道sIgA。由于抗体只对同型病毒具有中和作用,对异型病毒只有部分交叉保护作用,所以病愈后还可发生重复感染。新生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特异性IgG,从初乳中获得sIgA,因此新生儿通常不感染或仅为亚临床感染。
     
      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措施有哪些?
      目前仍无轮状病毒感染的特效治疗方法,轮状病毒疫苗仍是预防轮状病毒腹泻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我国目前上市的轮状病毒疫苗有两种:2001年上市的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羊源口服轮状病毒疫苗(Lanzhou lamb rotavirus vaccine,LLR),接种程序为2月龄-3岁,每年服用1次;2018年上市的默沙东(中国)有限公司五价口服轮状病毒疫苗(RV5),接种程序为6-12周龄服用首剂,32周龄之前免疫接种完3剂,剂次之间的间隔为4-10周。由于轮状病毒以粪-口途径传播,除了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手部的清洁护理对预防该病毒感染十分必要。最后,一旦出现类似轮状病毒感染的症状,要及时就医。

     
上一篇:流感来临不要慌!教你妙招把它防!
下一篇:想要瘦,睡饱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