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公民健康素养66条第十三条

发布时间:2018-12-09 20:49:52   点击:
  •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当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当及时进行检查或接受预防性治疗

    血吸虫病及其危害

    血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和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血管中的寄生虫。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血吸虫病属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我国已查明感染血吸虫病的动物除人外,尚有家畜和野生哺乳动物等40余种。

    血吸虫病致病严重,要是到了晚期引起肝纤维化,造成血吸虫性肝硬化,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和劳动能力。

    血吸虫病是如何传播的

    血吸虫的5个传播环节:①传染源排出虫卵、②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③毛蚴侵入中间宿主钉螺、④螺内发育逸出尾蚴、⑤尾蚴感染终宿主人、畜等哺乳动物。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没有钉螺 ,血吸虫就无法生存,血吸虫病就无法传播。钉螺是一种很小的螺蛳,圆锥形,长度一般小于1厘米,宽度不超过4毫米,水陆两栖。钉螺广泛分布于江湖洲滩和沟渠、塘堰、水田、河道等环境。

    血吸虫病主要临床表现

    1、急性血吸虫病

    短期内接触含有大量尾蚴的水体(疫水),可发生急性血吸虫病。一般在接触疫水后40天左右发病,发热是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其它可伴有怕冷、出汗、头痛、肚胀、拉肚子(甚至拉脓血大便)、肝脾肿大等。

    2、慢性血吸虫病

    轻度感染者,或流行区居民由于经常与疫水接触具有一定抵抗力,常表现为慢性血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未经彻底治愈也可演变为慢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健康和劳动力基本不受影响,常在血吸虫病检查时才被发现。感染较重的病人表现为乏力、间歇性腹痛、腹泻或黏液血便、肝脾肿大等症状和体征。

    3、晚期血吸虫病

    急、慢性血吸虫病没有及时彻底治疗,5-15年可发展成肝脏损害较重的晚期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有的表现为肝硬化腹水(腹水型);有的表现为脾脏肿大(巨脾型);有的表现为结肠增厚导致的肠道症状(结肠增厚型);儿童时多次反复感染血吸虫又未及时治疗影响生长发育(侏儒型)。

    如何预防血吸虫感染?

    1、不要接触疫水。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的最好方法。

    2、饮用安全水。在疫区人口密集的村镇,建设自来水;在人口居住分散的地方,使用井水;在有螺洲滩、水域工作时,不喝当地未烧开的生水。   

    3、必须接触疫水时,做好个人防护。使用防护用具,如穿长筒胶靴、尼龙防护裤,戴胶皮手套等;涂擦防护药物,如防护油、防蚴膏等。

    4、接触疫水后,主动检查治疗。接触疫水后,应主动到当地血吸虫病防治机构进行咨询、检查和治疗。接触疫水后1个月开始服药,可防止急性血吸虫病。

    (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何家昶供稿)



上一篇:公民健康素养66条第十一条
下一篇:想要瘦,睡饱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