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公民健康素养66条第八条

发布时间:2018-12-09 20:49:24   点击:
  • 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儿童出生后应当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什么是疫苗

    利用病原微生物(如病毒或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用于预防针对疾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什么叫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指把疫苗通过适宜的途径(注射、口服等)输入到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对相应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

    预防接种的作用

    疫苗的接种就相当于受到一次轻微的细菌或病毒的感染,迫使体内产生对这些细菌或者病毒的抵抗力,当再遇到这些细菌或病毒时就不会患相应的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了。相对于治疗疾病和护理来讲,接种疫苗所花费的钱是很少的。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什么是国家免疫规划(计划免疫)

    是指按照国家或省级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哪些疾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乙型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炭疽、流行性感冒、水痘、肺炎、轮状病毒感染-腹泻、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狂犬病。

    什么叫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

    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免费接种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政府购买的疫苗,二是政府指定的接种对象。

    第二类疫苗

    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不是政府购买的疫苗都是第二类疫苗。

    某一种疫苗既可以是第一类疫苗,也可以是第二类疫苗,例:乙肝疫苗,如是政府购买给适龄儿童接种,则为第一类疫苗,不得收费;如成人需要接种,接种的疫苗是由接种单位购买,为第二类疫苗,接种时收费。

    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

    1、预防接种实行属地管理。为了保障接种单位为孩子提供全程规范的预防接种服务,不可随意变更预防接种单位。

    2、接种前,应阅读预防接种证上和接种门诊内有关知识,应当主动向接种人员如实反映孩子的近期健康状况、是否发热、既往过敏史和上次接种疫苗后的情况等。

    在接种时,如对准备使用的疫苗、注射器或接种操作有疑问,可暂缓接种,并可咨询接种人员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便接种人员准确把握接种禁忌症或异常情况。

    接种后,应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回家后继续注意观察,并保持接种局部的清洁。

    3、个别孩子在接种后可能出现低热、乏力、不适、食欲不好、轻度局部红肿等反应,这些属于一般反应,不需处理,1~2天即可恢复。在接种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情况,受种者由于个体差异等,会出现百万分之一以下的极低几率的严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因此,在接种后几天内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孩子不适,应咨询医生,必要时立即就诊。

    (安徽省疾控中心预防免疫科主任医师  刘丹青供稿)



上一篇:公民健康素养66条第七条
下一篇:想要瘦,睡饱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