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了解“艾”,拥抱“爱”

发布时间:2024-08-15 09:04:19   点击:
  •   1981年美国发现了第一例艾滋病病例,在发现艾滋病后到现在的40多年里,人类在艾滋病领域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研究进展,包括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HIV)是艾滋病的病因,确定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研制出艾滋病诊断试剂,为筛查感染者和临床用血安全提供保障;研发出多种抗病毒治疗药物,使得感染者临床发病率和患者死亡率大幅度减少。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不了解艾滋病基本知识的人谈“艾”色变,把艾滋病病人当洪水猛兽,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艾滋病,做好科学防护才是硬道理。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免疫缺陷病。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

      二、艾滋病的传染源
      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没有证据显示其他人或动物可以传播HIV。在感染HIV的不同阶段或是疾病进程的不同阶段,感染者血浆中HIV载量水平不同,其传播能力是不同的。药物对HIV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
      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
      通过输入含有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或由于含有HIV的血液污染相关器械可造成HIV的传播,例如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进行手术、注射、针灸、拔牙、纹身、美容等。
      2、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可以是在妊娠期间,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可以是在分娩的过程中新生儿受到母亲血液或阴道分泌液的污染而感染;也可以是通过乳液,经哺乳感染。研究证实,母婴传播的危险性为20%~50%,如果采取有效的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其危险性可以降至10%以下。
     
      3、性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与感染HIV的同性或异性发生有体液交换的性交,可以导致HIV经性接触传播(包括无保护的肛交、阴交、口交)。艾滋病的性接触传播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性伴侣数量、性行为方式、安全套的使用和性伴侣感染性病情况等。
      大量事实已证明,日常生活不会传播艾滋病。HIV在人体以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相当弱,如果暴露在空气中则很快会死亡。一些常用的消毒剂如酒精、漂白粉、次氯酸钠、戊二醛等均可杀灭HIV。因此HIV传播途径十分有限,日常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蚊叮虫咬;同桌吃饭、共用餐具;咳嗽、打喷嚏;使用共用交通工具、劳动工具、办公用具;使用公用厕所;在公共游泳池游泳等都不会传播HIV。
      艾滋病是病,不是罪,艾滋病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了解“艾”,拥抱“爱”,让我们一起努力,少一点歧视、多一点关爱!
     
    来源:武汉市疾控中心
     
上一篇:夏季食源性疾病风险提示
下一篇:彭丽媛出席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