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就医指南 > 健康科普

科学预防诺如病毒,守护健康安全

发布时间:2025-10-21 阅读次数:3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期,学校、旅行团中常有聚集性疫情发生。近期,国内某高校报告了自备井蓄水池受诺如病毒污染引发的急性胃肠炎事件,有症状者高达2000多人,提示诺如病毒在校园环境中传播快、影响面广,学校、家长和学生应提高警惕,科学防范。

一、诺如病毒是什么?

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胃肠炎病原体,全年可发,秋冬季节更易暴发,被称为冬季呕吐病

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感染剂量极低(少量病毒即可致病)。

感染后多为轻症,绝大多数可自愈,但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

二、主要特点

传染源:主要为患者与隐性感染者;患病期和症状消失后3天内传染性最强。受污染的贝类等食物亦可致病。

潜伏期:通常为12–48小时(可达12–72小时)。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为主,可因接触污染的手、物品、环境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水而感染;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亦可导致传播。

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可伴或不伴发热,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多数病例2–3天自行好转。

三、重点预防措施(个人与家庭)

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认真搓洗≥20秒,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后、照护患者或清理呕吐物后务必洗手。

提示:酒精和免洗手消毒液对诺如病毒作用有限,不能替代肥皂+流动水

饮食饮水安全:

不喝生水,饮水设备定期清洗消毒。

食物彻底煮熟,贝类等高风险食物要煮透后食用;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避免传播:

家中有人患病,尽量单独用餐具、毛巾与卫生间;清理呕吐物佩戴口罩和手套,妥善处置污物。

环境消毒:对被污染表面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健康管理:症状期间充分休息、补液防脱水;病后至少72小时不加工或提供食物给他人,避免带病上学/上班。

四、学校与集体单位怎么做?

健康监测: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与追踪;发现异常增多,立即启动隔离、就医与报告流程。症状消失后≥3天再返校。

环境与消毒:

重点部位(门把手、楼梯扶手、水龙头、电梯按钮、桌椅等)高频清洁与含氯消毒;保持教室与宿舍良好通风。

呕吐事件处置:迅速疏散人员,使用一次性吸湿材料覆盖;按规范配制含氯消毒剂充分作用后再清理,清理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食品与饮水管理:

确保饮用水水源与设施安全,定期检修、维护与消毒;排查管网渗漏与污染风险。

食堂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从业人员出现胃肠道症状立即停岗、就医并实行健康复工管理;严格手卫生与佩戴口罩、手套。

健康教育:面向师生开展手卫生、饮食饮水安全与呕吐物规范处置培训与演练。

五、出现聚集性病例时怎么应对?

单位:及时报告,配合疾控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按要求落实隔离、通风与环境消毒等措施,必要时调整教学与活动安排。

个人: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尽早就医与补液治疗,居家休息,避免聚集。

诺如病毒可防可控。坚持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早报告,就是保护自己与他人最有效的方法。

 来源: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

 

返回顶部
0

电话:0551-64272019(预约挂号) 0551-64286009(急诊) 0551-64272108(体检中心)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北二环砀山路1868号(主院)

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199号(南区) 安徽省合肥市临淮路1号(临淮路院区)

举报:ahs2yjj@163.com 举报电话:0551-64286067 皖公网安备 34019002600115号 皖ICP备15005307号-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