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我院陈彧教授科研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IF=10.5)发表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5-05-29 阅读次数:23

  2025年5月,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IF=10.5)发表了我院陈彧教授科研团队题为“Artificial Lipids and Macrophage Membranes Coassembled Biomimetic Nanovesicles for 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 Treatmemt”的研究论文。论文的通讯作者为我院心脏中心主任陈彧教授,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我院心脏中心高彦琳医生,论文的第一单位为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胸主动脉夹层(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 TAD)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有效预防或控制其发生发展。因此,亟须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干预疾病的进程。该文章聚焦于胸主动脉夹层(TAD)治疗,开发了一种由巨噬细胞膜和脂质体共组装的仿生纳米囊泡(MM-LP)用于靶向递送药物Senkyunolide I(SEI),为 TAD 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本研究团队在GENECARDS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对比TAD、巨噬细胞膜(MM)、血小板膜(PM)、红细胞(EM)以及中性粒细胞膜(NM)相关的基因筛选出巨噬细胞系膜因其能够靶向和捕获活化血管内皮细胞(VEC)中的炎性细胞因子。并且通过电镜、特殊荧光染料、质谱分析及WesternBlot验证人工脂质和巨噬细胞膜融合良好。免疫荧光及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显示融合体具有靶向性和免疫逃避功能。
  Senkyunolide I(SEI)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保护剂,具有强大的抗凋亡特性。我们通过SEI与MM-LP纳米颗粒构成靶向递药体系,结果显示:在BAPN诱导的TAD小鼠模型中人工脂质和巨噬细胞融合递送系统能将SEI释放到指定位点并有效减轻VEC活化和凋亡,改善TAD的进展和破裂。
  本研究开发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既可以延长药物释放时间,增加治疗效果,还可以治疗VECs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减少药物相关副作用。具有广泛的生物医学应用潜力,为主动脉夹层的药物输送系统领域的创新突破奠定了基础。(心脏中心)

返回顶部
0

电话:0551-64272019(预约挂号) 0551-64286009(急诊) 0551-64272108(体检中心)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北二环砀山路1868号(主院)

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199号(南区) 安徽省合肥市临淮路1号(临淮路院区)

举报:ahs2yjj@163.com 举报电话:0551-64286067 皖公网安备 34019002600115号 皖ICP备15005307号-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