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技术

中医科丨针灸、推拿、拔罐、艾灸、耳针、耳穴压豆、梅花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砭法刮痧、中药熏洗、穴位埋线疗法、伏九贴敷疗法、药物离子导入、牵引疗法、火龙罐、小针刀

发布时间:2021-04-28 09:40:25   点击:
  •   一、针灸(毫针针刺、头针、面针、三棱针、体针、皮肤针等)

      针灸作为我国古老的保健疗法,已有两千多年运用经验,因其显著的疗效,已经在世界各地广为人们所接受。它是根据中医理论,采用毫针对人体的俞穴进行直接的刺激,对增强身体机能、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防病治病具有相当不错的医疗保健作用。
      作用:疏经通络、调和气血、行气散结、消炎镇痛。
      适应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肌肉劳损等各类痛症;中风偏瘫、面瘫、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等神经科病症;头痛、眩晕、鼻炎、呃逆、失眠、肥胖症等常见病症。
      二、针灸(电针)
      电针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能代替人作较长时间的持续运针,能比较客观地控制刺激量。
      作用:同毫针针:刺疏经通络、调和气血、行气散结、消炎镇痛。

      适应症:同毫针针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肌肉劳损等各类痛症;中风偏瘫、面瘫、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等神经科病症;头痛、眩晕、鼻炎、呃逆、失眠、肥胖症等常见病症。
      三、推拿
      推拿是一种中医自然疗法、物理疗法。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俞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目的。
      作用:舒经通络、调和气血、缓解疲劳、扶伤镇痛。
      适应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肌肉劳损等各类痛症;中风后遗症、创伤肢体恢复、慢性疲劳、健康人群防病保健等。
      四、拔罐
      拔罐是一种以杯罐作为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它能够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引导营卫之气运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增加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
      作用: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缓解疲劳、增强体质。
      适应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肌肉劳损等各类痛症;慢性疲劳综合症、亚健康状态及健康人群的防病保健。
      五、艾灸
      艾灸是运用艾绒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它能活跃脏腑功能,旺盛新陈代谢,产生抗体及免疫力。常灸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等腧穴,可鼓舞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起防病保健的作用。
      作用: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防病保健。
      适应范围: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肌肉劳损等各类痛症;多种慢性疾病的调治;偏颇体质的调理;健康人群的防病保健等。
      六、耳针、耳穴压豆
      耳针是对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进行针刺,耳穴压豆是采用王不留行子或磁珠等物品剌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作用:疏经通络、调理脏腑
      适应症:头痛、眩晕、鼻炎、失眠等常见病;各类痛症、过敏性疾病、慢性炎症与各类慢性病。
      七、梅花针:
      梅花针又名皮肤针,或七星针。梅花针治病主要以经络学说之皮部理论为依据,应用梅花针叩击皮部,通过经络而作用于脏腑,以调整脏腑虚实,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平衡阴阳,达到治病目的。
      作用:疏经通络、调和气血
      适应症:斑秃、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等各类痛症;面瘫、三叉神经痛、中风后遗症、创伤肢体恢复等。
      八、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结合了穴位刺激和药物作用两种治疗方法,能够对病症发挥双重作用。它与封闭疗法的主要区别在于不含激素药物,毒副作用小;与普通肌肉注射相比其优势在于注射部位属于经络腧穴,能够发挥穴位刺激作用。常用注射药物有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维生素类注射液、神经营养剂类注射液等,适用范围广。
      作用: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消炎镇痛;注射药物的药理作用。
      适应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肌腱炎、肌肉劳损等各类痛症;中风后遗症、创伤肢体恢复等。
      九、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作用: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行气血、营阴阳,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作用。
      适应症:穴位贴敷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以治疗体表的病症,而且可以治疗内脏的病症;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一些急性病证,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十、砭法刮痧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还可配合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等疗法使用,加强活血化瘀、驱邪排毒的效果。
      作用:除邪气,疏通经络,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净化肝肾等脏器,排除多余毒素,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
      适应症:颈椎病,腰椎病,网球肘,腱鞘炎,肩周炎,偏头痛,眩晕,脑血管病的预防及治疗,风湿性疾病疗效尤为显著。呼吸系统疾病:咽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咳嗽,发热。
      十一、中药熏洗
      中药熏蒸疗法又称为中药蒸煮疗法、中药汽浴疗、药透疗法、热雾疗法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被称为"烘雅"。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这种方法最早用于临床的自先秦就有记载,后世不乏其术。到清代,中药熏蒸趋于成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中药熏蒸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有相应发展,逐渐泛用于休闲保健、康复疗养和临床治疗精神疾病等诸多方面。
      作用:疏通腠理,舒经活络,放松肌肉,消除疲劳,祛风燥湿,杀虫止痒,舒筋活络,行气止痛等作用。
      适应症:中药熏蒸适应用于精神疾病、类风湿病、腰酸背痛症、肩周炎、骨性关节炎、肢体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等疾病治疗。
      十二、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等埋入穴位,一方面利用肠线作为异性蛋白埋入穴位可提高机体应激、抗炎能力;同时,肠线在组织中被分解吸收对穴位起到持续刺激作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埋线疗法适应广泛,一般来说,凡能用针刺疗法治疗的疾病,均可应用穴位植入疗法治疗,尤其对疼痛性疾患、功能性疾患、慢性疾病疗效显著。
      作用: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适应症:哮喘、胃炎、胃痛、腹泻、遗尿、尿失禁、糖尿病、面瘫、癫痫、腰腿痛、痿证以及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神经官能症等。
      十三、伏九贴敷疗法
      中医“冬病夏治,夏病冬防”、“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的理论,开展伏九贴敷疗法。即在每年的夏季和冬季贴敷于相关穴位,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激发经气,促使经络畅通、气血调和,可以有效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还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伏九贴于夏季三伏(每“伏”第一、二、三天)、冬季三九(每“九”第一、二、三天)进行贴敷,三年为一疗程。疗效与疗程成正比,贴敷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作用:扶正祛邪,调补阴阳,扶正祛邪,祛风散寒、调和气血、消痰痞、壮筋骨、通经络、祛风湿等全身治疗作用。
      适应症: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咽炎、扁桃体炎、鼻炎等疾病。
      十四、药物离子导入
      中药离子导入是使用特殊设计的电脉冲波,通过温热和磁场的作用,将高科技工艺提取并精炼成的液体外敷药物,加快有效成份作用到特定穴位上的一种外治疗法。这种疗法使药物直达病灶,避免口服的降解破坏,提高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药物疗效,同时还具有物理治疗的双重功效,使两种作用同时产生,互为因果,又相互促进与加强。
      作用:促进药物的吸收,穴位刺激经络,活血化瘀、调整气血、平衡阴阳、增强免疫力,消炎、消肿、镇痛的作用。
      适应症:风湿、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滑囊炎、膝关节痛、跌打扭伤、腰腿疼及各种男科、妇科等理疗调理范围内的各种疾病。
      十五、牵引疗法
      牵引疗法是应用外力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其发生一定的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脊椎牵引疗法根据使用外力牵拉的部位不同,分为脊柱牵引和四肢关节牵引。
      作用: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损伤的软组织修复;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或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等。
      适应范围: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病
      十六、火龙罐
      火龙罐是特殊灸具的一种灸法,现代的艾罐底部有数十个小孔,孔内有一小筒叶有十多个小孔,放置特制艾粒,点燃后将艾罐置于应灸的穴位上,盖上盖子后,手持将其固定于某部位,随意移动,随穴而灸,可以使艾火燃烧的热力传达到皮肤,逐渐透入内部。
      作用:以火攻邪,祛寒、散滞,促进血液循环;通经活络,打通经络;改善心脑供血;平衡脏腑汽机,调节神经机能,暖宫调经;挟正去邪,补益强身,激活免疫系统功能。
      适应症:男性:腰痛膝软、下肢沉重、神疲乏力、耳鸣头晕、尿频尿急、阳痿、早泄、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性功能减退等一系列亚健康状态。
    女性:腰酸腰痛、手脚冰凉、痛经、带下、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更年期提前等一系列亚健康症状。

      十七、小针刀
      小针刀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
      作用: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有害的组织,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
      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
     
    学科带头人 :





    张秀琢 主任中医师
     
    • 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中医科副主任 。
    • 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中国针灸学会基层适宜技术推广委员会常务理事;安徽针灸学会理事;安徽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安徽全科医师协会针灸专业分会副会长。
    • 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两项,主持省中管局课题一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篇。
    • 曾跟随多位名老中医、教授临床诊疗,熟练运用中药治疗各种如:失眠、哮喘、心功能不全、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疑难杂症。同时熟练掌握和应用针灸、针刀、推拿,穴位埋线等临床技能治疗中风后遗症,慢性软组织损伤与疼痛疾病,脊柱相关以及骨关节疾病。
     

上一篇:神经内科丨多导睡眠监测(PSG)
下一篇:普外五科(介入血管外科)丨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腔内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综合介入治疗、肿瘤介入技术应用、血管通路建立与维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