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白衣天使

余润泽

发布时间:2015-08-12 09:38:41   点击:
  •  一切为了患者 为了一切患者

     ——骨科主任医师余润泽事迹材料

     

        25年从医生涯,累计完成了近5000例手术;9年人才培养,他亲手带出了18名业务骨干;10年科室建设,他把骨科打造成医院“金字招牌”;他是一名普通的大夫,他的工作是救死扶伤,帮助病人解除病痛。他又不是一名普通的外科大夫,他将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患者。他专业技术过硬,他时刻为患者着想。他就是余润泽,将一切奉献给了患者和工作的骨科大夫。

        
    一份使命  打造医院“金字招牌”

        2005年,余润泽放弃了条件优越的六安市人民医院的工作,来到起步中的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受命组建骨科并担任科主任。
        
    “说实话,刚来时我对科室真不抱什么信心。”余润泽坦言。当时,由于诸多原因,骨科刚成立的时候,包括他一共只有三名医师,遇到了无业务骨干、病源缺乏、手术量少等专科发展难题。但是余润泽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带领大家主动“出击”,一步一个脚印,经常到社区、乡镇和周边县医院进行义诊和走访,逐渐扩大了科室在周边的影响力,病人也就慢慢的多了起来。
        
    为了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他把科室当成了家,天天往病房跑,手术不论大小都亲自上阵。为了抢救病人,加班加点成了他的家常便饭,深夜被电话吵醒,急忙赶到手术室的次数已经记不清了。作为科室主任,他的业务非常繁忙,但是他始终心系患者,每次外出参加学术活动归来,他总是第一时间先去病房看望他的病人才放心回家。“作为一名医生,这些都是我的职责,只要能够治疗病人,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余润泽说道。
        
    作为学科带头人,余润泽非常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20075月余润泽主持成立了显微外科专业组,当年完成断指再植手术50例,目前常规开展的断肢再植和显微外科皮瓣手术,使得医院的显微外科技术跻身安徽省先进水平行列。同年7月,余润泽带领团队率先引进了世界先进水平的“新辅助化疗”技术,用于开展骨肉瘤保肢术的病人,使更多骨肉瘤患者在省二医接受治疗。
        
    他主持开展了关节镜技术、椎间孔镜等微创新技术,填补了医院骨科微创方面的空白。骨科在他的带领下,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骨科疾病诊疗规范,也使得这块“金字招牌”在省内外享有一定声誉,被患者、同行广泛认可。尤其是2013年医院的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中,他展示了数年来骨科在技术水平、合理用药,手术资质,病历书写,三级查房等方面的资料,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为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分耕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外科医生凭的是‘手艺’,这份技术活儿千万不能垄断,要着眼于学科发展,不断培养带教年轻医生。”余润泽说。在他看来,科主任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培养人才,搭建合理的人才梯队,针对科内医生年轻特点,结合每个人能力和技术特长进行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培养。通过采取技术上的传帮带、定期业务学习、外送培训等形式等,使团队整体技术水平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年轻的医生迅速成长,现在一、二类手术都由他们独立完成,科内的二名医生因表现优秀被医院分别选为医务科及科教科副科长,作为医院的后备人才培养。他最引以为豪的“成果”就是他带出来的18名骨干,说起这18名骨干,余润泽笑容满面,他把为患者服务技能无私地教给了他们,他们的成长就是对余润泽最好的褒奖。
        
    余润泽常说,“医生面对的是人,每次手术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发生医疗事故对于医务人员来讲是万分之一,但对于病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是不可挽回的损失。”余润泽要求科里的年轻医生努力提升业务水平,他经常通过举办教育培训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以讲学形式进行对外交流,2013年举办的“骨软组织缺损论坛”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受到了来自全省各地学员的一致好评,扩大了医院学术影响力。

        
    一份真情 视病人如亲人
        

        “情系百姓、平易近人,心中装着病人。”这是所有骨科医护人员对余润泽的评价。余润泽面对病人始终保持微笑,答复病人疑问时也始终保持耐心的态度。他的团队也是病人最信任的集体。别人问他“秘诀”是什么,他总是说,“把每一位病人都当作亲人,付出了真心,病人自然就会相信你。”
        
    1993年,余润泽还在六安市人民医院任职的时候,曾经抢救过两位因车祸而受伤的伤者,当时两位伤者都因为伤势太重而陷入昏迷。余润泽为他们精心治疗,在他们家人还没到医院的时间里,他还在生活上主动照顾两个伤者。“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他们是我的亲戚。”余润泽回忆说。2006年的时候,其中一位患者在上海打工出现髋关节疼痛诊断为骨股头坏死需要手术治疗,出于对他的信任,坚持还要找他为自己手术,一直没有找到。时隔8年,从一位病友处得知余润泽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工作的消息。那位患者立即来到医院,希望余润泽为他进行治疗。
        
    2010年,一位六安藉农民工颈外伤,摄片提示“颈56脱位”,脱位程度达三分之一之多,为了使患者能得到更好的治疗,他为病人选择了首先牵引复位再手术融合固定的治疗方案,在牵引过程中每天两次与放射科联系将CX光机推到病人床边,余润泽不顾放射线损伤自己身体,亲自在X光透视下观察牵引效果并进行适时调整,经过三天的牵引术治疗,患者达到理想复位,为后期手术可行性提供了机会。后续他亲自主刀为患者成功进行了颈椎融合手术,患者术后完全康复。
        
        
    一份奉献  爱心事业永不停

        医生是个神圣的职业,也是一个奉献的职业。余润泽把大多数时间都奉献给了医院,留给家人的时间太少。救死扶伤的岗位上,他始终站在第一线,默默的守护着病人的希望,家人对他虽有埋怨但也非常理解……
        
    2009年5月,远在六安的女儿正值高考前夕,余润泽趁着周末休息的时间准备回家看望一下女儿。没想刚到家门口,就接到医院总值班的手术急救电话,他毅然决定立即返回医院,甚至没有上楼看一眼女儿。当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愧疚,但他没有丝毫后悔,因为他知道,病人正在等待急救,浪费一点点时间,就等于在让病人生命多一分危险!
        
    医生的工作是繁琐的,干医生这一行要有耐心,要不怕麻烦,富有同情心,这是余润泽经常告诫科室医护人员的口头禅。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99月,120送来一骨外伤女性精神病患者,且找不到家人。余润泽毫不犹豫将她收治入院,发动科室工作人员为她捐款,并申请免去她所有治疗费用。这样关爱患者的事例举不胜举,余润泽的事迹也多次被省市媒体报道,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份坚守 行医者以德为先

        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从医学角度看好病,还要用心去体会患者的心。余润泽一直用行动诠释着这句话。在余润泽眼里,无论患者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他都一视同仁,热情接待并给予最好的治疗。他总是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在保证优质的前提下尽可能不用贵的材料和药品。他常说“患者如果能避免进行大手术,就一定要避免,这样不仅能为患者节约医疗费,也能减轻其痛苦。”
        
    2012年,一位病人来找余润泽看病,说在其他大医院看病时,医生告诉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需要进行植入钢钉等大手术。余润泽看了患者的CTX线片后便立即否决这一说法,认为手术并不像其他医院所说的那么复杂。两家大医院给出了截然相反的治疗方案,患者听后不知该如何抉择,决定前往北京大医院再次进行检查,而检查的结果也证实了余润泽的诊断是最合适的。
        
    作为科主任,余润泽经常遇到患者及患者家属送“红包”的情况,但他一概不接受,实在推托不掉,就上交医院再转交到病人住院账户上。“当医生,为的是解除病人的痛苦,所以医生是一个高尚的职业,而收‘红包’或者为了赚钱都是对职业品质的玷污。”余润泽坦言。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身边的医生,为年轻的医生们做出表率,在科室内形成了廉洁行医的良好氛围。
        
    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平凡的人生却让人顿生敬意。如今已年近半百的余润泽依然坚守在临床一线,每天都是第一个到科室,最后一个离开病区。近几年,骨科门诊量年递增20%,业务收入年递增50%,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20072013年骨科分别获医院先进集体,2013年被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定为“安徽省骨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12年他荣获安徽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现在科室里的每一位医生都能够独当一面!骨科最多可以同时开8台手术!”余润泽自豪地说,这几年,他带起了一支精英队伍,培养了一批精英人才,作为科主任,这才是最值得骄傲和欣慰的事。

上一篇:姜丹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