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白衣天使

姜丹

发布时间:2015-08-12 09:38:06   点击:
  • 以行动诠释大医精诚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姜丹事迹材料


     

        时间很奇妙,有时候,一分一秒都觉得漫长无边,而有时候,数十年岁月不过弹指一瞬间。“我是一个平常人,做着平凡的工作,我热爱医生这个职业,我的选择无怨无悔,我会一直走下去,争取做到问心无愧。”门诊室内病人来来往往,趁着间隙,姜丹用寥寥数语回顾着自己23年的医学生涯。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平常人,每个平常人身上所蕴涵的力量,却共同浇铸了这个社会的脊梁。姜丹的平常人生背后,同样也拥有着令人敬重的力量。
     
        年轻的他  一心只想当个医生
     
        姜丹1968年出生在皖北一个贫瘠的农村,1987年高中毕业后,姜丹填报了安徽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一名白衣战士。可谁又知道,他的父母一开始并不支持他选择从医之路。
        “高中毕业后,我父母希望我能够选择理工科,将来能做一个工程师。”姜丹说,但是我从小看到许多人因为生病而痛苦,全家人最终都陷入了困境,我希望我能够帮助他们,所以才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父母没有拗过姜丹,他的高考志愿书上最终还是填写了安徽中医药大学。时至如今,他从未后悔过最初的选择。
        1992年,姜丹大学毕业,24岁的他步入了医院。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姜丹很是兴奋,因为他的梦想实现了。
     
        他的微笑  是患者伤痛中的一缕阳光
     
        作为一名医生,眼中不能只有病而没有人,医生的职责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病人提供建议和帮助,除此之外,还要尊重病人的选择权,更要尊重病人的人格。
        “96年的时候,我在门诊中遇到了一位患者,那次的经历让我的内心触动很大。”姜丹记得那位患者的一侧胸腔有积液,当时就按照常规建议其进行胸穿检查,可是患者并不愿意,很惊恐“胸穿”这一词语,“当时门诊有很多患者,如果和他解释这些会耽误很多时间,就不耐烦地告诉他听从医嘱就行了。”患者看到姜丹的态度很强硬,情急之下竟然哭了起来。
        “我错了吗?我是为他好啊!”通过这件事,姜丹认识到作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只是最低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时刻给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生存的希望,因为这些才是支撑患者承受病痛、坚持治疗的基础。
        从那之后,姜丹在病房和门诊中,对待患者始终保持微笑,他的微笑,是患者伤痛中一缕温暖的阳光。他鼓励患者要坚持治疗,看到活动不便的老人,他还会主动上前搀扶。姜丹告诉每一位同事,“微笑和倾听是一种尊重,也是医生的一种职责,和患者多进行沟通交流,信任可以消除横亘于医患之间的坚冰”。
     
        医职神圣  酸甜苦辣也从未后悔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姜丹的手机是从来不关机的,时刻做好返回医院的准备。他常常是刚到家,一个电话又返回医院,不管白天还是深夜,无论周末或是假期,总能在医院里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神经内科病人病情多变,所以他平常就告诉同事,如果觉得处理有困难,一定要立即给他打电话,要对病人负责,要对生命负责。
        “抢救病人,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要尽百分之一百的努力,绝不能轻言放弃。”2008年,一位65岁的老爷子,因为意识障碍四肢瘫痪被送到医院,经过检查,姜丹诊断为脑干梗死,立即予以静脉内溶栓,经过一小时的紧张抢救后,患者意识才恢复正常,患者瘫痪的症状也明显好转,两周后,看着患者自己能够办理出院手续,姜丹会心的笑了。
        从医23年来,家庭的重担落在妻子一人身上,虽然嘴上埋怨过姜丹,内心却非常理解和支持他。2013年10月,姜丹的老父亲病危住院直至去世,他也一直未能陪伴照顾,这件事在他心中留下永远难以弥补的痛。姜丹坦言,自己欠家人很多,但如果让他再选择一次,他依然会如此,“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那就要担起这份责任。”
     
        付出真情  有得有失中收获大爱
     
        作为一名有着2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姜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粒种子,他深深的体会到,种子只有扎根在人民这块土地上,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科室工作很忙,按照规定主任医师是不需要上普通门诊和慢病门诊的,但是除了每周固定的两次专家门诊外,他还主动和医院申请增加一次普通门诊。问他原因,他说还有很多的病人在经济上很困难,普通门诊号能减轻一点他们的负担。他认为,对人类的生命,不管其地位、身份如何,都应该是一视同仁、真诚相待。很多病人反映说,姜丹是个专家、主任,但却没有一点架子。“我们接待的大多数是老人,活动不便的病人,来一趟不容易,牺牲一点休息时间,给病人治完病,让他们早点回去,我们自己辛苦点不要紧,能给病人解除痛苦,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是一个医生应尽的职责。”姜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据了解,他经常利用中午、晚上、节假日休息时间给病人治病,而且对待每个病人都是很仔细,耐心的。只要是接触过他的人无不交口称赞。许多人都有姜丹的手机号码,无论任何时间,只要你拨打电话,总能得到他耐心细致的回应。
        在很多患者的心里,他不仅是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更是可以信赖的家人。有一个患者因为发现食管肿瘤,在选择治疗方案的家庭会议上把姜丹也请了去,诚恳的征求并接受了他的建议。还有一位重症患者,拉着姜丹的手对他说:“我的病到哪都看不好了,我只让你给我看,就是死我也要死在这里”。
        前几天的端午节,一位80岁的老太太还给姜丹送去了粽子、年糕,他们是母子吗?原来老太太的老伴曾经突发脑中风,就是姜丹进行的抢救,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悉心照料。虽然老太太的老伴最后还是“走了”,但是老太太仍然很感激姜丹,所以经常去神经内科“串门”。实话说,这种爱护早已超越了医患关系,“母子故事”也成为了医院里的一桩美谈。姜丹说:“能作为她的‘家人’,真的很幸福!”“我的父亲虽然不在了,但我还有千千万万个‘父亲’”。
     
        学海无涯  逆流而上唯有泛舟作乐
     
        虽然当今的科技已做到上天入地,然而对医学而言,还有很多是尚未认识或无治的。面对个人的理想和患者的期望,唯有不断的积累、逐渐成熟。
        在姜丹的带领下,神经内科有着一支训练有素、善打硬仗的队伍。“医学永无止境,医学日新月异。现在,对很多病症,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我经常通过上网,阅读国内外文献,参加学术会议来增长才识,提高医术水平,紧跟时代步伐。”姜丹在不断提高自身医术水平的同时,还要求全科人员拧成一股绳,与时俱进。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却是无穷的。”为了帮助神经内科的同事们共同进步,每周五下午定期开展业务学习会,他毫无保留的将多年积累的学习笔记做成课件,传授给诸多同事,并帮助大家制定学习计划,定期实施考核。早交班的时候也是大家学习的好机会,姜丹总会在头天晚上把科室的疑难危重病例认真诊察一遍,并翻阅资料进行总结,在第二天的早交班后,向大家仔细讲解、分析病情。积沙成塔、水滴石穿。在这样长期的坚持下,科室得到迅速的发展。
     
        鲜红锦旗  患者的肯定才是最好的褒奖
     
        曾经有一位患者因肌萎缩曾于国内多家医院就诊,但仍诊断不明,慕名找到姜丹。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认真仔细的检查,结合患者病史考虑为“肯尼迪病”,并最终经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证实。患者的家属送来了锦旗,上书“真诚善待患者、医德医术双高。”姜丹说:“锦旗挂在墙上,时间长了会褪色,只有放在病人的心里才会更鲜艳、更长久。”
        就在前几天,一位来自农村的老太太因胃不太舒服来到医院,姜丹在给其看完病后,没想到老太太说,“我看了几家大医院,估计都因为我身上衣服脏而没有一个医生愿意摸我的肚子,你不一样,你给我做了检查,还摸了我的肚子,你是一个好医生……”
        从医二十余载,在平凡的岗位上,姜丹用自己的行动履行着一个白医天使无私奉献、尽职尽责、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他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病人的信任,他精湛的医术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他出色的学术理念更是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回首过往,姜丹说:“我要感谢我的病人,他们用健康乃至生命,培养了我们。很多时候诊治的结果并不能遂人所愿,但他们选择了理解和宽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们必须对每一个生命充满敬畏之心”。

     

上一篇:许榕生
下一篇:余润泽